怎么写观后感
观后感的定义与目的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纪录片等影视作品或者一场演出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作品内容、形式、主题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触动,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让读者能借助你的文字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以及你所领悟到的深层内涵。
写作步骤
(一)开头引入
- 简要介绍作品:开篇需清晰地点明所观看的具体作品名称、类型(如电影、话剧等),以及作者、导演、主演等关键信息,让读者对作品有初步的认知框架。“近期观看了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主演的电影《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农村妇女秋菊为讨说法而踏上漫长诉讼路的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设置情境或悬念:可以通过描述观看时的场景氛围、自己最初的期待等,引发读者兴趣,为后续深入阐述做铺垫。“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我独自打开电视,本以为只是随意观赏一部喜剧放松心情,却未曾想,《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想,带我经历了一场啼笑皆非又满是温情的奇幻之旅。”
主体
- 情节与亮点分析:简洁地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脉络,无需详尽复述每个细节,而是提炼关键事件,着重分析其中最吸引你、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片段,探讨为何这些情节能脱颖而出,是因其巧妙的构思、紧张的节奏,还是深刻的情感表达,例如在分析《我不是药神》时,可提及程勇从印度代购仿制药帮助白血病患者的主线情节,重点剖析他内心从逐利到良知觉醒的转变过程,以及影片中那些患者绝望又坚韧的生存场景,突出这些情节如何直击人心,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 人物评价:剖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从外貌、性格、行为动机到人物关系等方面入手,讲述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推动情节发展,以及你对这些人物的情感态度,是同情、敬佩,还是厌恶、惋惜等,以《甄嬛传》为例,详细解读甄嬛从纯真少女到后宫权谋高手的成长蜕变,分析她与雍正皇帝、华妃、沈眉庄等复杂人物关系中的爱恨情仇,以及这些人物塑造如何贴合时代背景与剧情走向。
- 主题挖掘:深入探究作品传达的核心主题,这是观后感深度的体现,思考作品通过故事、人物想要表达的关于人性、社会、爱情、友情、理想等方面的思考,结合现实生活,阐述主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像电影《海上钢琴师》,其主题围绕天才的孤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以及对纯粹艺术追求展开,在观后感中就要联系现实中人们对梦想的坚守与妥协,探讨这种主题带给我们的启示,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执着。
- 艺术手法赏析:若对影视制作或表演艺术有一定了解,可分析作品的拍摄技巧(如镜头运用、画面构图、光影效果)、音乐音效搭配、剪辑节奏等艺术手法,以及演员的精彩表演如何为作品增色,例如在评价《卧虎藏龙》时,谈论其精美的武打动作设计,配合大漠黄沙、竹林幽径等绝美画面构图,还有演员们细腻入微的表情与肢体语言,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武侠世界,让观众沉浸其中。
(三)结尾归纳
- 归纳感悟:回顾全文,再次强调作品给自己带来的主要感受,无论是情感上的触动、思想上的启发,还是审美上的享受,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概括出来,让读者能清晰把握你的整体观感。“观看《当幸福来敲门》后,我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坚持的力量,威尔·史密斯父子在影片中的挣扎与奋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在面对困境时前行的道路,让我明白幸福绝非偶然,而是靠不懈拼搏铸就。”
- 升华主题(可选):在归纳基础上,将作品主题与个人成长、社会现象甚至人类共性等更宏观层面相联系,使观后感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与广度,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例如针对环保题材纪录片《家园》,结尾可写“这部纪录片不只是展示地球生态的危机,更是敲响了人类灵魂的警钟,它提醒着我们每个人,作为地球的一份子,守护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方能挽回家园昔日的生机与美丽,让子孙后代也能共享这片蓝天绿地。”
注意事项
- 避免剧透过度:在阐述情节时,切勿详细泄露关键转折点与结局细节,以免影响未观看者的观影体验,重点应放在对已知情节的分析感悟上。
- 保持客观理性:虽然观后感是主观感受的表达,但也要基于作品实际,避免盲目吹捧或无端贬低,用合理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无论是赞美优点还是指出不足。
- 语言流畅自然:行文过程中,注意语句通顺、逻辑连贯,合理运用过渡词,使各个部分衔接顺畅,让读者能轻松跟随你的思路理解你对作品的见解。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如果对一部作品既有喜欢又有不满的地方,在观后感中怎么平衡两者? 解答:在观后感中,可以分别设立段落来阐述喜欢与不满的方面,对于喜欢的部分,按照正常的分析思路,详细列举情节、人物、主题等优点,并说明为何打动自己,而对于不满之处,同样要具体指出,如某个情节拖沓、人物塑造单薄、主题表达过于隐晦等问题,但要以客观理性的态度,避免情绪化的抱怨,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若在此处能精简剧情,加快节奏,或许能让整体观感更上一层楼”,这样既能展现全面的评价,又能让读者感受到你思考的深度与公正性。
问题 2:怎样让观后感更具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解答:要在文中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观看时的内心感受,如“当看到主人公在暴雨中奋力奔跑,追逐梦想的身影,我不禁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为了目标不顾一切的自己”,通过这样的表述,让读者能感同身受,在分析主题、人物等时,联系普遍的人生经历、社会现象,让读者能在作品与自身生活中找到连接点,例如讨论亲情主题的作品时,提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像影片中的孩子一样,常常忽略父母的默默付出,直到某一天突然醒悟,才深知这份爱的珍贵”,以此引发读者对自身相似经历的回忆与思考,从而产生共鸣。
以下是一个观后感的单元表格示例,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
板块 | |
---|---|
开头引入 | 周末闲暇时光,我重温了经典电影《阿甘正传》,这部由罗伯特·泽米基斯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影片,讲述了智商不高但心地善良的阿甘传奇一生,再次观看仍深深触动我心。 |
人物评价 | 阿甘虽智力有缺陷,但正直、善良且极度专注,他对待朋友真诚,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凭借简单纯粹的信念闯荡世界,而珍妮则复杂多面,她的叛逆、迷茫与阿甘形成鲜明对比,两人曲折爱情故事也让人叹息,他们的关系推动阿甘成长,也反映出不同人生态度碰撞。 |
主题挖掘 | 核心主题是关于人生机遇、坚持与爱,阿甘因腿部残疾到后来凭借特长开启多样人生,诠释运气眷顾有准备之人;他始终坚守母亲教诲与对珍妮的爱,无论遭遇何困境都不放弃,启示我们面对生活挫折,保持乐观坚持,珍视身边真情,平凡人也能创造不平凡人生。 |
艺术手法 | 电影镜头语言质朴,如阿甘奔跑的长镜头展现其坚毅;音乐旋律优美,与不同场景氛围适配,如越战插曲烘托紧张残酷;汤姆·汉克斯精湛演技将阿甘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传递出角色特质,让观众沉浸于阿甘的世界。 |
结尾归纳 | 《阿甘正传》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阿甘的故事让我明白,纵使人生有诸多不确定性,怀揣希望、坚持不懈、珍爱身边人,定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也希望更多观众能从阿甘身上汲取力量,勇敢直面生活。 |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