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幼儿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如陌生人、电器、尖锐物品等。
- 知道基本的安全规则,例如不跟陌生人走、不随意触摸电器等。
- 技能目标
- 能够在模拟场景中正确应对危险情况,做出适当的自我保护反应。
- 学会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信任的成年人求助。
- 情感目标
-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对安全问题保持警惕。
- 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自信心,让幼儿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帮助幼儿识别常见的安全隐患。
- 引导幼儿记住并理解基本的安全规则。
- 教学难点
- 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安全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 培养幼儿在面对危险时保持冷静的心态。
教学方法
-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安全隐患和正确的行为方式,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
- 情境教学法:设置各种生活场景,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和学习安全知识。
- 游戏教学法:通过安全相关的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强化幼儿的记忆。
- 讨论法:引导幼儿讨论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怎么办,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和发言。
教学准备
- 教具
- 收集有关安全方面的图片、视频资料,如陌生人接近孩子、触电场景、玩火危害等。
- 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玩具电器、玩具刀具、模拟陌生人的帽子等,用于情境表演。
- 环境布置
在教室一角设置“安全小乐园”区域,张贴安全标志和安全规则的海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 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小熊独自在家,突然有人敲门,小熊没有看清楚就开了门,结果进来的是大灰狼,大灰狼想伤害小熊……”讲完故事后,提问幼儿:“小熊这样做对不对呀?为什么?”引发幼儿对安全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出今天的主题——安全。
(二)基本部分(20分钟)
- 认识安全隐患(10分钟)
- 展示图片和视频:教师播放收集的安全相关图片和视频,如陌生人给孩子糖果、孩子在插座旁边玩耍导致触电、玩火引发火灾等,每播放一段,就停下来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样对不对?会发生什么危险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或视频中的危险行为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 分类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还有哪些生活中的情况是危险的,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简单记录幼儿提到的内容,如在马路上乱跑、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等。
- 学习安全规则(10分钟)
- 讲解规则:根据之前讨论的安全隐患,教师逐一讲解相应的安全规则。“不能跟陌生人走,陌生人给我们东西不能吃”“不能把手指或者其他东西放进插座里”“不能玩火,见到火要远离并且告诉大人”等,讲解时,语速要慢,并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还可以配合一些简单的动作示范。
- 情境表演:教师利用道具设置一些简单的情境,如“陌生人敲门”“看到插座”等,邀请幼儿上台表演正确的应对方式,表演完后,其他幼儿可以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补充。
(三)游戏环节(10分钟)
- “安全小卫士”游戏
- 游戏玩法:在教室地面上设置一些障碍,代表不同的危险场景,如用彩色胶带贴出“河流”(代表马路),放一些玩具电线代表“电线缠绕区域”等,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要手拉手,从起点出发,绕过各种“危险”,到达终点,在过程中,如果碰到“危险”就要重新开始,到达终点后,教师检查是否有幼儿“受伤”(即是否违反安全规则),没有“受伤”的小组为“安全小卫士小组”。
-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巩固与归纳(5分钟)
- 知识巩固: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呀?遇到陌生人应该怎么办?能不能摸插座呢?”引导幼儿回顾所学的安全知识和规则。
-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强调安全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做一个保护自己的小能手,给幼儿布置一个简单的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说一说今天在幼儿园学的安全知识。
教学延伸
-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群或者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传达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建议家长在家中也注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如合理安排家庭物品的摆放,避免幼儿接触危险物品;带幼儿外出时,教导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等,可以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家庭安全手册”,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安全知识。
-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图书区投放有关安全教育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等,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阅读,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建构区,可以鼓励幼儿搭建“安全小镇”,将学到的安全规则运用到搭建中,如设置人行道、红绿灯等。
问题与解答
问题1:幼儿在游戏中很兴奋,不遵守游戏规则,怎么办? 解答: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幼儿不遵守规则,教师首先要暂停游戏,确保幼儿的安全,以温和的方式提醒幼儿刚才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们,刚才有的小朋友碰到危险区域啦,这样会很危险的哦,我们要按照规则来玩游戏”,可以再次强调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对遵守规则的幼儿给予表扬,如“某某小朋友做得真好,一直都没有碰到危险,就是我们的安全小卫士”,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在旁边先观察其他小朋友正确地玩游戏,等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再让他们重新参与游戏。
问题2:有的幼儿理解能力较弱,不能完全掌握安全规则,该怎么处理? 解答: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一是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用更简单、形象的语言和例子向他们解释安全规则,在讲解不能跟陌生人走时,可以说“陌生人就像大灰狼,大灰狼会把你带走,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啦,所以看到不认识的人,一定要离得远远的”,二是利用实物或模型进行演示,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比如在讲解不能碰插座时,可以把插座模型拿出来,让幼儿摸一摸插座的外面,然后告诉他们“电就在里面,如果我们把手指伸进去,就像被小怪物咬到一样,会很疼很疼的”,可以请理解能力较强的幼儿和他们一起角色扮演,通过同伴的榜样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