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威尔士大学
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简称UNSW)是澳大利亚一所久负盛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在教育、科研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和深远的影响力。
学校概况
信息类别 | |
---|---|
创办时间 | 1949年 |
学校性质 | 公立研究型大学 |
学校类别 | 综合研究型大学 |
所属联盟 | 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多个联盟成员 |
主校区位置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大都会区的兰德威克市(Randwick),距离悉尼市中心约5公里 |
学生数量 | 现有学生5万多人,是澳洲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
国际学生比例 | 1% |
师生比例 | 1:13.8 |
历史沿革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833年的悉尼机械艺术学校以及1878年的悉尼技术学院,这些早期院校为满足当时新南威尔士州经济从牧业向工业转型对工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而设立。
1946年,基于二战后对科技力量的重视以及培养高素质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的考量,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接受了相关提案,1948年开始招收第一批46名学生,主要涉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当时的教学就十分注重创新性和实践训练,且设有人文学科必修课,旨在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
1949年,学校命名为新南威尔士理工大学,1950年成立了建筑、工程和科学三个前学院,随后在1958年更名为新南威尔士大学,以体现其从技术型院校向通才型大学的转变,之后陆续建立了文科学院(1960年代)、医学院(1961年)、法学院(1971年)等,不断拓展学科领域,逐渐成为澳大利亚一流大学。
学术研究
(一)优势学科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工程类专业实力强劲,在太阳能、建筑等细分领域表现出色,其工程学院被誉为“南半球的麻省理工”,金融、工业设计、法律、社会科学等专业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会计学、金融学、心理学、土木工程等都是热门专业,吸引着众多学生申请就读。
(二)科研成果
在科研方面,新南威尔士大学成果斐然,在净水研究领域,1977年克里斯·费尔教授带领的团队开发了创新的膜过滤器,改变了废水处理方式,如今该技术已成为行业标准,很多干净的饮用水都经过其膜过滤技术处理。
在艾滋病毒/艾滋病研究方面,1986年著名免疫学家David Cooper AC和同事建立了SAPS(悉尼艾滋病研究),后来发展为柯比研究所,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全球3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地点进行艾滋病毒临床试验,为艾滋病治疗和预防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太阳能研究领域,1998年学校的实验室创造了光伏电池25%效率的全球纪录,2014年澳大利亚先进光伏中心的太阳能工程师又实现了超过40%的电力转换率,这些成果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校园设施
新南威尔士大学拥有先进的校园设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9年翻新完成的电气工程大楼配备了建校以来最先进的学习、教学和研究设备,还设有澳大利亚第一个量子工程教学实验室,助力师生开展世界级的创新和发现。
科学大楼建于90年代末,2006年更名为约翰·尼兰科学大楼,它是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因慈善捐赠创建的建筑之一,学校还有屡获殊荣的Tyree能源技术大楼等,为相关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优质场所。
国际合作与交流
新南威尔士大学十分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与全球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项目,216年,中国科学技术部与该校签署备忘录,启动火炬创新园项目建设工作;2018年在上海建立中心,方便学生开展创业创新项目,学校还与各国高校互派留学生、开展联合研究等,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校园文化与学生生活
新南威尔士大学有着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涵盖学术讲座、艺术展览、体育赛事等诸多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充分发展兴趣爱好,结交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朋友,学校还设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满足学生不同的社交和兴趣需求,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学生生活方面,学校提供多种住宿选择,包括校内宿舍和校外公寓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校园内配套设施齐全,有图书馆、体育馆、餐厅、咖啡馆等,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就业情况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达到86.3%,毕业薪资也较为可观,平均为$60,465,这得益于学校良好的声誉、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与各界紧密的联系,学校的职业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实习推荐、招聘信息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在金融、工程、法律、商业等众多领域都有出色的职业发展。
FAQs
新南威尔士大学有哪些特色专业?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特色专业包括工程类专业(如太阳能、建筑等,其工程学院有“南半球的麻省理工”之称)、金融、工业设计、法律、社会科学等,会计学、金融学、心理学、土木工程等也是热门且优势明显的专业。
新南威尔士大学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有哪些举措?
学校积极与全球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如2016年中国科技部与该校签署共建火炬创新园项目备忘录,2018年在上海建立中心方便学生创业创新,同时还通过互派留学生、开展联合研究等方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国际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