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福建中医学院,是中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校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也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以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学校。
历史沿革
时间 | 事件 |
---|---|
1953年 | 福州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前身 |
1958年 | 福建中医学院正式成立,是福建省第一所中医高等学府 |
1969年 | 与福建医学院等合并成立福建医科大学,迁址泉州 |
1976年 | 福建省委决定恢复福建中医学院 |
2010年 | 正式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 |
办学条件
校区与设施:学校拥有旗山和屏山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30亩,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91亿多元,纸质图书154.9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
院系与专业:设有13个学院(部),开设19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等多个学科门类,其中包括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学等特色专业。
学科建设: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学科实力强劲,其中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6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拥有一批国家级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
教学成果与荣誉
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教学方面成果显著,拥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两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多个专业通过教育部认证,如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临床医学等,学校还荣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科研实力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多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室,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际交流与合作
福建中医药大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及台港澳地区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还设立了国医堂,为社会提供服务,并率先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
就业情况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近年数据,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超过80%,就业形势良好。
相关FAQs
问:福建中医药大学有哪些特色专业?
答:福建中医药大学的特色专业包括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学等,这些专业在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
问: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答: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超过80%,学校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