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
医科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四川省泸州市,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前身为1951年建立的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升级,于2015年定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涵盖理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医科大学。
历史沿革与发展概况
自1951年建校以来,西南医科大学经历了从初级医士学校到本科院校,再到拥有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综合性大学的跨越式发展,201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标志着其向多科性大学迈出了重要一步,2021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学科取得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
西南医科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成果显著,临床医学、药学是四川省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形成了以医学为主,覆盖医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本科方面,学校设有33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7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各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
师资力量方面,学校(含直属附属医院)有医教员工80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显著,拥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数百人,以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十人次,这些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学与科研成果
西南医科大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医学教育改革项目,并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是连续6届进入全国总决赛的9所学校之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科研方面,学校先后建成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6个,获批省、市厅级科研团队46个,近年来,学校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数百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数十项,科研实力稳步提升。
国际合作与交流
西南医科大学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合作交流关系,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校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成了中国-葡语系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
校园文化与生活
西南医科大学秉承“厚德精业、仁爱济世”的校训和“自强不息、守正出新”的精神,坚持“厚德精业、兼容开放”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德业双修、中西医并重”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忠山、城北两个校区,占地2011亩,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生活设施齐全,学校周边餐饮、购物、医疗等配套设施完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展望未来,西南医科大学将继续秉持“厚德精业、仁爱济世”的校训精神,以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为目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类别 | 详情 |
---|---|
学校名称 | 西南医科大学 |
创办时间 | 1951年 |
办学性质 | 公办高校 |
学校类别 | 医药类 |
地理位置 | 四川省泸州市 |
占地面积 | 2011亩 |
院系设置 | 20个院(系) |
本科专业 | 33个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 |
博士点 | 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 |
在校学生 | 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2.4万余人 |
师资力量 | 专任教师1478人,高级职称人员709人,博士720人 |
知名校友 | 姜和、陈传文、白映涛等 |
FAQs
西南医科大学有哪些优势学科?
答:西南医科大学的优势学科包括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等,其中临床医学和药学是四川省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西南医科大学的录取规则是怎样的?
答:西南医科大学在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对于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分数级差”办法,第一至第二专业志愿之间级差为2分,第二至第六专业志愿之间级差为1分,学校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的加分政策,并以加分后的投档成绩作为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