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
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占地近3000亩,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馆藏书近430万册;设有24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93个;拥有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湖南师范大学基本信息一览
项目 | 详情 |
---|---|
创办时间 | 1938年 |
主管部门 | 湖南省 |
学校性质 | 公立大学 |
学校类别 | 师范类 |
学校特色 | 双一流(2017年、2022年)、211工程(1996年)、111计划(2022年)等 |
校训 | 仁爱精勤 |
主校区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
官网 | http://www.hunnu.edu.cn |
知名校友 | 张楚廷、陈大可、陈波、陈金龙、谭蔚泓、刘同、张枣、侯志慧、毛宁、梁振华、李谷一、陈思思等 |
专职院士数(截至2024年5月) |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4人 |
历史沿革
湖南师范大学前身为1938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建立了湖南师范学院,1984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
学科建设
湖南师范大学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发育生物学、理论物理、基础数学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生物与生化、数学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600人,专任教师23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1人,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52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国际合作与交流
湖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是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联盟(Cumulus)、“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等国际组织重要成员。
校园文化与生活
湖南师范大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拥有丰富的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学校也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和医疗服务。
就业与升学
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学校也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提供考研辅导和出国留学服务。
湖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以师范教育为优势和特色,注重基础文理学科的发展,同时积极拓展工学、医学等应用学科,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湖南师范大学将继续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FAQs
问题1:湖南师范大学有哪些优势学科?
答:湖南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包括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发育生物学、理论物理、基础数学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外国语言文学这一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生物与生化、数学等9个学科也进入了ESI全球前1%。
问题2:湖南师范大学在国际交流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湖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是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联盟(Cumulus)、“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学校还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韩国圆光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并与其他国家的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