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术大学
技术大学是一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公办应用型高等学校,自2018年正式设立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学科特色,迅速崛起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介绍这所学校:
学校概况与发展历程
关键信息 | 详情 |
---|---|
创办背景 | 2015年由深圳市委市政府筹建,201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定位为应用型高校 |
校区位置 |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兰田路3002号,占地891亩,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 |
学科布局 | 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学科 |
在校生规模 | 本科学生14,500余人,硕博研究生1,100余人(截至2025年6月) |
师资力量 | 专任教师870余人,其中教授116人、副教授235人,博士占比83%,海外经历教师占比56% |
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
重点学科与特色专业
- 广东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光学工程(光机电工程与应用)、物联网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工业设计、交通运输(省级一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6个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予认证。
- 新兴交叉学科:2024年新增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产业对接与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与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企业共建华为鲲鹏菁英班、腾讯安全英才班等特色班级,并设立顺丰丰学产业学院、比亚迪未来出行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
- 科研平台:建有18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如广东省高功率超快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9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纵向经费近10亿元。
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化
创新培养机制
- X-Talent Program: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4+2+X),本科阶段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导师团组,开辟多渠道升学路径。
- 实践导向教学:学生入学即进入实验室,采取“教授负责制”,课程设置强调“来自实践、面向应用”。
- 转专业政策:每年开放转专业,成功率约80%,文理类专业互转仅需通过基础测试。
国际化合作
- 全球合作伙伴:与德国、瑞士、芬兰、法国等国家80余所高校签订协议,共建中瑞创新中心、中德合作联盟等平台。
- 学生交流:每年选派多批次学生赴海外联合培养,参与国际周活动,与昆士兰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等开展学分互认。
科研实力与社会影响
科研成果
- 重点领域:在激光与增材制造、新能源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取得突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32项奖项。
- 产学研结合:与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横向科研项目672项,部分成果亮相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毕业生就业与升学
- 就业率:2025届本科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居省内前列,留深率超80%,头部企业包括腾讯、华为、比亚迪等,最高薪酬达2.9万元/月。
- 升学情况:22.47%毕业生境内外深造,境内以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为主,境外多赴耶鲁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
校园文化与战略愿景
- 校训:“唯实求精”体现应用型高校的务实精神。
- 发展目标:力争建成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服务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计划至2025年全面优化工学、理学、经济学等7大学科门类。
FAQs
Q1:深圳技术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如何?
A1:2025年广东省内物理类省排位4万-4.5万名、历史类1.7万名左右机会较大,省外理科普遍高于一本线60-80分,高分考生可享受优先选专业、国际合作项目等培优政策。
Q2:学校的国际化资源有哪些?
A2:学校与全球20个国家110余所高校合作,提供本硕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短期交流等机会,并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应用技术大学共建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