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快婿成语
龙快婿,汉语成语,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称誉别人的女婿,以下是关于该成语的详细介绍: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chéng lóng kuài xù |
注音 | |
出处 | 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
用法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称赞别人的女婿 |
近义词 | 骐骥才郎、坦腹东床、乘龙佳婿、乘龙贵婿等 |
相关典故
相传春秋时代,秦穆公有个小女儿,非常喜欢西戎国贡献的一块碧玉,穆公便给女儿起名为“弄玉”,弄玉公主长到十几岁,姿容无双,聪颖绝伦,但性情孤僻,尤其厌恶宫里繁琐的礼仪,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品笛吹笙,穆公见她这么喜欢笙,命名匠把那块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给她。
穆公欲为女儿召邻国王子为婿,将来可做国君夫人,但弄玉不从,自有主张,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于她。
有一天夜里,公主在月光下赏月,倚著栏杆吹起笙来,这时似是有一阵袅袅的仙乐,在和著公主的玉笙,公主仔细一听,是从东方远远传来的洞箫声,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公主趁闲谈的机会,把有人在远处为她伴奏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穆公便派大将孟明根据公主所说的方向去寻访吹箫的人,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
萧史来到秦宫,正好是中秋节,穆公见他举止潇洒,风度翩翩,心里十分高兴,马上请他吹箫,萧史取出玉箫,吹了起来,一曲还不曾吹完,殿上的金龙、彩凤都好像在翩翩起舞,大家不约而同地齐声赞道:“真是仙乐!真是仙乐!萧史和弄玉结成夫妻,从此萧史就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叫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就和真的凤凰的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也引下来了,停在他们的屋子上,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萧史、弄玉就住在那里,不饮不食,不下数年。
一天晚上,奏完笙箫之后,萧史对公主说:“我很怀念华山幽静的生活。”公主也说:“这宫廷生涯,我压根儿就厌烦,我愿意与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静。”从此二人便隐居在华山的中峰之上,有一天,弄玉带著玉笙乘上彩凤,萧史带上玉箫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飞,双双升空而去,当时的人们便把萧史称为乘龙快婿。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乘龙快婿”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尤其在形容那些才华横溢、外貌出众且深受岳父岳母喜爱的女婿时,它不仅是一个赞美之词,也蕴含了对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祝福,在文学作品、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对“乘龙快婿”的描绘,他们往往成为故事中的亮点人物,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成就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尊敬。
文化意义
“乘龙快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和家庭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婚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成语还蕴含着对于人才的尊重和推崇,鼓励年轻人要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乘龙快婿”是一个充满正能量和美好寓意的成语,它让我们在赞美优秀女婿的同时,也思考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家庭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FAQs
问: “乘龙快婿”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什么样的女婿?
答: “乘龙快婿”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才貌双全、品德高尚且深受岳父岳母喜爱的女婿,它强调了女婿的优秀品质和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问: 除了“乘龙快婿”,还有哪些类似的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优秀的女婿?
答: 除了“乘龙快婿”外,还有“骐骥才郎”、“坦腹东床”、“乘龙佳婿”、“乘龙贵婿”等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优秀的女婿,这些成语都富含褒义色彩,表达了对女婿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