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头地成语
出人头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ū rén tóu dì,其核心含义是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超出一般人,常含有褒义,以下是关于“出人头地”这一成语的详细解析:

| 项目 | 详情 | 
|---|---|
| 出处 | 最早见于宋代欧阳修的《与梅圣俞书》。 | 
| 语法结构 | 动宾式。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也有说法认为含褒义)。 |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前途。 | 
| 近义词 | 高人一等、崭露头角等。 | 
| 反义词 | 相形见绌、庸庸碌碌等。 | 
成语故事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在审阅试卷时,他被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深深吸引,文章以质朴的文风和新颖的观点脱颖而出,但因考卷密封,欧阳修误以为是其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嫌而将其列为第二名,放榜后,苏轼以第二名的身份拜谢主考官,欧阳修方知误会,他极为欣赏苏轼的才华,感叹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句话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出人头地”的成语。
成语寓意
“出人头地”体现了“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强调在人类社会中,个人应通过努力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成语鼓励人们像苏轼一样,以才华和毅力突破困境,即使在逆境中也能绽放光彩,它也反映了社会对卓越人才的尊重与期待,激励后人追求卓越,为理想而奋斗。

运用示例
- 
“孙俊英见人家看得起,能出人头地,一呼百应,好不威风自在。”(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 
“他不想出人头地,只想藏匿在群众之中。”(清·李渔《怜香伴·闻试》)。
![出人头地成语 出人头地成语]()
 
“出人头地”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既表达了人们对卓越成就的向往和追求,也蕴含了对社会竞争和个人奋斗的深刻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它来鼓励他人或自己不断努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