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成语
过且过,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用以形容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它不仅反映了个体的行为模式,也揭示了社会文化中的某些现象,以下是关于“得过且过”成语的详细解析:
项目 | |
---|---|
拼音 | dé guò qiě guò |
出处 | 《南村辍耕录·寒号虫》 宋·陆游《剑南诗稿·杂咏四首》 |
释义 | 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
近义词 | 苟且偷安、聊以卒岁 |
反义词 | 自强不息、力争上游 |
语法结构 | 连动式 |
感情色彩 | 贬义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 |
成语故事与寓意
“得过且过”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富有寓意的故事,相传在五台山上有一种奇特的小鸟,名叫寒号鸟,它在夏天时羽毛五彩斑斓,非常美丽,因此得意洋洋,唱着“凤凰不如我!”的歌,当冬天来临,它的羽毛脱落,变得光秃秃的,这时它才后悔没有提前准备过冬的窝,但它只是蜷缩在石缝里,冻得浑身发抖,嘴里还念叨着“得过且过”,这只寒号鸟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被冻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一个目光短浅、骄傲自满的人,取得一点进步就得意洋洋,高傲自大,如果对将来的一切都没有计划,只看到当下,看不到将来,一旦遇到困难就只能悲观地等待。
成语辨析与用法
“得过且过”与“苟且偷安”、“苟且偷生”、“苟延残喘”等成语都有“只顾眼前,混日子”的意思,但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 得过且过:偏重指胸无大志,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
- 苟且偷安:偏重指贪图目前安逸。
- 苟且偷生和得过且过:限用于人。
- 苟且偷安和苟延残喘:则不限。
在句子中,“得过且过”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含贬义。“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一回)。
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反思
在现代社会中,“得过且过”的态度仍然广泛存在,一些人在工作中缺乏长远规划,只满足于完成基本任务,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或寻求进步,这种态度不仅影响了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可能对团队或组织的整体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压力和挑战,在某些情况下,“得过且过”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关键在于如何在这种状态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寻找改变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沉溺于现状。
相关问答FAQs
问1:如何避免陷入“得过且过”的状态?
答:要避免陷入“得过且过”的状态,首先需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和长远规划,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步骤,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要学会自我反思和归纳经验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要勇于承担责任和挑战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问2:“得过且过”与“知足常乐”有什么区别?
答:“得过且过”和“知足常乐”虽然都带有一定的消极意味,但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的目标不同。“得过且过”强调的是过一天算一天,没有长远打算和进取心;而“知足常乐”则强调的是对现有生活的满足和珍惜,不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前者容易导致停滞不前和消极懈怠;后者则有助于保持平和的心态和享受生活的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