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起之秀成语
后起之秀”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解读: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hòu qǐ zhī xiù |
注音 | ㄏㄡˋ ㄑㄧˇ ㄓ ㄒ一ㄡˋ |
繁体 | 後起之秀 |
词性 | 名词、成语 |
褒贬 | 中性 |
结构 | 偏正式 |
成语出处
“后起之秀”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晋书·王忱传》也有类似记载:“卿风流隽望,真后来之秀。”其故事背景是东晋时期,王忱年少有才,其舅父范宁(豫章太守)常以他为傲,一次,范宁让王忱与来访的张玄交谈,张玄因王忱未主动搭话而离去,事后,范宁责备王忱,王忱却回应:“他若真心想认识我,自会前来。”范宁不仅未生气,反而称赞他“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忱则谦逊回应:“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后来,范宁将此事告知张玄,张玄专程拜访王忱,二人成为好友。
成语含义
“后起之秀”用来比喻后辈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强调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者,核心在于“秀”,即优秀、杰出之意。
用法示例
- 语法功能:该成语常作主语、宾语,用于形容出类拔萃的人物。“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后起之秀。”
- 例句展示: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卷三中有“及浪游南北,与乡里阔疏,后起之秀,不乏其人。”在现代语境中,也可说“他们大多是球坛上的后起之秀。”
近义词与区别
- 近义词:青出于蓝、后来居上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后来者超越前人的意思,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 与“后生可畏”的区别:“后生可畏”有年轻人成长快、易超过老一辈的意思,而“后起之秀”更侧重于强调后辈中的优秀者,且二者在用法上也有差异,“后生可畏”一般作分句,也作谓语、定语;“后起之秀”多作宾语、主语。
文化寓意与启示
这个成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积极的启示意义,它体现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也鼓励人们要有自信和勇气,即使起步较晚或处于相对劣势,只要努力进取,也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人才,它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年轻人的力量和潜力,要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成语拓展
与“后起之秀”相关的成语还有很多,如“后来之秀”“钟灵敏秀”“千岩竞秀”等,它们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优秀人才或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描述。
“后起之秀”这个成语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对后辈优秀人才的肯定和期望,在语言表达中经常被使用,以形象地描绘那些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杰出人物。
FAQs
Q1:如何正确使用“后起之秀”这个成语?
A1:“后起之秀”是一个偏正式成语,通常作主语、宾语,用于形容出类拔萃的人物。“在这次学术会议上,许多后起之秀提出了新颖的观点,令人眼前一亮。”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恰当,符合对其褒扬后辈优秀者的语义要求。
Q2:“后起之秀”与“青出于蓝”有什么本质区别?
A2:两者虽都有后来者优秀的意思,但“后起之秀”更强调后辈中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侧重身份是后辈;而“青出于蓝”重点在于强调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侧重的是能力或成就上的超越关系,这位年轻的画家堪称画坛后起之秀”,说的是他在年轻一辈中很出色;“他的技艺青出于蓝,已然超越了自己的师傅”,强调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