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的成语
浩如烟海的汉语词汇中,成语以其凝练的形式、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独树一帜,而其中包含“拆”字的成语,更是别具一格,它们或形象生动地描绘生活场景,或深刻揭示人生哲理,为汉语的表达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拆”字的成语及其详细解释:
成语 | 释义 | 出处 | 示例 |
---|---|---|---|
拆东墙补西墙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中国民歌资料·纳布鞋》:“拆东墙,补西墙,先要顾前方。” | 戚祖胜无力还债,只好再去骗,拆东墙补西墙,骗的更大,债主更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
拆东补西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 |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 | 明·张居正《答刘总督》:“但若拆东补西,费日增而无已,兵复弱而莫支,将来必有以为口实者。” |
拆白道字 |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 在聚会上,他常常用拆白道字的方式来活跃气氛,引得大家阵阵欢笑。 |
拆牌道字 | 见“拆白道字”,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 | 古代文人雅士相聚时,常玩拆牌道字的游戏,以此展现才情和智慧。 |
过河拆桥 |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 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他在取得成功后,竟然过河拆桥,抛弃了曾经与他共患难的伙伴。 |
过桥拆桥 | 见“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 《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 这种过桥拆桥的行为,让人们对他的人品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
代拆代行 | 拆:拆开,指拆阅来电来文;行:发出,一般指首长不在时由专人负责代理拆阅和审批、处理公文,形容权力极大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其时抚台请病假,各事都由藩司代拆代行。” | 在其时抚台请病假期间,各事都由藩司代拆代行,充分显示了藩司的重要地位和权力。 |
拆家荡产 | 拆:拆散;荡:弄光,家庭败落,丧失全部家产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只因有个人家,也为内眷有些妒忌,做出一场没了落事,几乎中了人的机谋,哄弄出拆家荡产的事来。” | 那户人家因经营不善,又遭遇变故,最终拆家荡产,令人叹息。 |
抛鸾拆凤 | 指夫妻或情侣分离或拆散 | 元·邦哲《寿阳曲·思旧》:“谁知道,天不容,两三年间抛鸾拆凤。” | 他们本是恩爱的夫妻,却因种种原因无奈抛鸾拆凤,各自天涯。 |
这些含“拆”字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深刻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情感,通过对这些成语的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的独特魅力。
FAQs
Q1:如何正确使用“过河拆桥”这个成语? A1:“过河拆桥”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在达到目的后,就抛弃或背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或事物的行为,使用时应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可以这样造句:“他在公司上市后就过河拆桥,把曾经的合作伙伴都抛弃了。”
Q2:“拆东墙补西墙”和“拆东补西”有什么区别? A2:“拆东墙补西墙”和“拆东补西”在含义上非常相似,都是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拆东墙补西墙”更侧重于描述一种临时性的、非根本性的解决办法,而“拆东补西”则更侧重于描述一种权衡利弊、牺牲一方以保全另一方的行为,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更合适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