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成语
,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与竹相关的成语也众多,以下将对这些成语进行详细解析:
成语 | 释义 | 出处/例句 |
---|---|---|
青梅竹马 |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长恨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有成熟的计划。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
势如破竹 | 形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前几节,后面的就随着刀势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罄竹难书 | 用尽所有的竹子也难以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竹篮打水 | 比喻白费力气,劳而无功。 | 民间俗语,广泛用于形容徒劳无功的行为。 |
竹报平安 | 指平安家信,旧时家信的别称。 |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记载,后逐渐演变为成语。 |
茂林修竹 | 形容环境优美,指茂密高大的树林和竹林。 |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竹苞松茂 | 比喻根基牢固,繁荣兴旺,常用于祝人新屋落成或向人祝寿时的颂词。 | 《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
成竹在胸 |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 同“胸有成竹”,两者意思相近,用法略有不同。 |
破竹之势 |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 与“势如破竹”意思相近,但更强调取得胜利的趋势。 |
丝竹管弦 |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泛指音乐。 | 《庄子·骈拇》:“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 |
东南竹箭 | 比喻优秀人才。 |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
调弦品竹 | 吹奏乐器,同“调丝品竹”。 |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
哀丝豪竹 | 形容弦乐和管乐的声音悲壮动人。 | 陆游《长歌行》:“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 |
刀过竹解 | 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比喻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
垂名竹帛 | 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 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 |
鲇鱼上竹 |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 鲇鱼黏滑无鳞,爬竿困难,用来比喻上升艰难。 |
以下是关于竹的成语的相关问答FAQs:
-
问: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哪些关系? 答:青梅竹马通常用来形容男女之间自幼亲密无间的关系,尤其指儿童时期的朋友,它不仅描绘了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的情景,还隐含了纯真无邪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之间深厚的友谊或初恋情感。
-
问:胸有成竹和成竹在胸有什么区别? 答:胸有成竹和成竹在胸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都源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描述,两者均指在做某件事情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计划,心中已有完整的构思或方案。“胸有成竹”更侧重于内心的把握,而“成竹在胸”则更强调这种把握已经形成并存在于心中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