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径庭成语
浩如烟海的汉语成语中,“大相径庭”以其独特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背景,成为了一个表达差异显著、相差甚远的经典词汇,这个成语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以形容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或截然不同的情况。
成语 | 读音 | 释义 | 出处 |
---|---|---|---|
大相径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 《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大相径庭”中的“径”原指门外的小路,“庭”则指堂前的空地,两者合起来本意是指门外小路与堂前空地之间的距离,后来引申为比喻事物之间相差悬殊,大不相同,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原文中庄子用“大有径庭”来形容某人的言论夸张且不合常理,与常人的想法相去甚远。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狂士接舆,他对肩吾讲述了北海姑射仙山的神奇,说那里的神仙能让世界五谷丰登,肩吾却认为接舆的话大而无当、不切实际,于是对连叔说接舆在吹牛,连叔沉思后,却认为接舆的话或许有道理,这故事中,肩吾对接舆言论的看法,正体现了“大相径庭”的意境,即两者观点相差甚远,难以达成一致。
“大相径庭”作为中性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用于描述两个事物或观点之间的巨大差异,它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不一致性,甚至可能包含矛盾或对立的意味,我们可以说:“虽然结果一样,但其原因却大相径庭。”这句话就很好地体现了“大相径庭”的用法和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大相径庭”与“天壤之别”虽然都有表示相差很远的意思,但两者在细微之处有所不同。“大相径庭”往往含有彼此矛盾、互不兼容的意味,而“天壤之别”则更侧重于强调差别之大,如同天地之间的距离。
在使用“大相径庭”时,还需要注意其发音和书写规范,该成语的正确读音是“dà xiāng jìng tíng”,相”不能读作“相貌”的“xiàng”,“径庭”也不能按旧读“jìng tíng”,在书写时也要避免将“径”误写为“胫”,以免产生误解。
“大相径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文化底蕴的汉语成语,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事物之间巨大的差异和不一致性,在使用时,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以避免误用或误解,我们也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光发热。
FAQs
“大相径庭”可以用于形容哪些情况?
“大相径庭”通常用于形容两个事物或观点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或截然不同的情况,这种差异可以是数量上的悬殊、质量上的优劣、性质上的不同,或者是观点上的对立等,只要是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或差距,就可以使用“大相径庭”来形容。
“大相径庭”与“天壤之别”有何区别?
“大相径庭”与“天壤之别”都是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相差很远的成语,但两者在细微之处有所不同。“大相径庭”更侧重于强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或对立关系,即它们在某些方面是完全相反的或不相容的;而“天壤之别”则更侧重于强调差别之大,如同天地之间的距离一样遥远,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