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鹘落成语
浩如烟海的汉语成语中,“兔起鹘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出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传承和运用语言艺术的宝贵财富。
基本信息
成语 | 兔起鹘落 |
---|---|
拼音 | tù qǐ hú luò |
释义 |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
出处 |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用法 | 联合式;作状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来源与典故
此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中苏轼在描述文与可画竹时,提到文与可画竹时能够迅速捕捉到竹子的神韵,下笔如“兔起鹘落”一般,稍一放松,那瞬间的灵感就会消逝,这一描写不仅体现了文与可高超的绘画技艺,也使得“兔起鹘落”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被后人用来形容动作的敏捷以及创作过程的流畅迅速。
字面意义与引申意义
从字面意义上看,“兔起鹘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场景:兔子刚刚跃起,鹘鸟便迅猛地扑击而下,这一过程短暂而迅速,展现了两者之间速度与时机的完美配合,而在引申意义上,它则被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极为敏捷,能够在瞬间做出反应并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它也常被用来比喻写作或绘画时思路清晰、笔触流畅,能够迅速捕捉并表达出心中所想。
使用场景
“兔起鹘落”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体育竞技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运动员们敏捷的身手和迅速的反应能力,在篮球比赛中,球员快速突破防守、精准投篮的一系列动作,就可以用“兔起鹘落”来形容,在武术表演中,武者出招迅猛、收招利落,也能展现“兔起鹘落”的风采。
在文学创作领域,当形容作家下笔如有神,思维敏捷,能够快速地将脑海中的构思转化为文字时,“兔起鹘落”也是十分贴切的表述,一些作家在创作小说时,情节的发展如行云流水,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整个创作过程一气呵成,就如同“兔起鹘落”一般自然流畅。
在艺术表演方面,如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旋转、跳跃,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毫无拖沓,仿佛“兔起鹘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在魔术表演中,魔术师手法娴熟,道具在他们手中如同有生命一般,迅速地变换着形态,这种精彩的表演也可以用“兔起鹘落”来形容。
相似成语对比
“兔起鹘落”与“雷厉风行”都有动作迅速、果断的意思,但“雷厉风行”更侧重于形容做事的气势猛烈,像打雷和刮风一样,强调的是行动的坚决和果断,往往用于形容执行任务、推行政策等较为严肃的场合,而“兔起鹘落”则更强调动作的敏捷和连贯性,有一种自然流畅之感,多用于描述具体的动作行为或创作过程。
“兔起鹘落”和“疾如闪电”都表达了速度快的概念。“疾如闪电”主要是突出速度极快,如同闪电一般瞬间即逝,侧重于速度的描述,而“兔起鹘落”除了速度快之外,还包含了动作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以及一种动态的美感,更富有画面感。
文化内涵与启示
“兔起鹘落”这个成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中动物习性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兔子的机警灵活和鹘鸟的迅猛犀利,都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存本能,通过将这两种动物的行为特点结合起来形成成语,古人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一种精彩的场景,更传达了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从这个成语中,我们也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它告诉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就像鹘鸟抓住兔子跃起的瞬间一样,在生活中,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我们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兔起鹘落”也提醒我们要学会迅速行动,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一旦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就要毫不犹豫地付诸实践,避免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
FAQs
“兔起鹘落”可以用于形容说话吗? 答:“兔起鹘落”一般较少直接用于形容说话,它主要侧重于形容动作的敏捷或创作的流畅,如果说话内容组织得非常清晰、简洁,表达观点迅速且准确,没有过多的犹豫和拖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说话如“兔起鹘落”,但这种用法相对较为少见。
请举例说明“兔起鹘落”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 答: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这里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兔起鹘落”这个成语,但闰土父亲捕鸟时动作的迅速、准确,以及对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就仿佛“兔起鹘落”一般,生动地展现了这个成语所表达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