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由之路成语
必由之路”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引申为事物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该成语结构为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使用,中性色彩,常用于强调达成目标的必然路径。
基本信息
项目 | |
---|---|
成语 | 必由之路 |
拼音 | bì yóu zhī lù |
解释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比喻事物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用法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为达到目的必须遵循的途经 |
近义词 | 必经之路、终南捷径 |
哲学内涵
“必由之路”的哲学根基可追溯至《孟子·告子上》中“仁,人心也;义,人路也”的论述,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注解中进一步阐释:“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此处的“义”被赋予路径的意涵,成为道德实践的必然遵循,朱熹的注解将“必由之路”从具体道路抽象为普遍法则,强调其不可违背的特性。
文学应用
明代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中写道:“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此处以火焰山为“必由之路”的具象化表达,既凸显了取经之路的艰难,也暗喻修行必经的考验,近现代语境中,邓小平提出“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将成语应用于社会变革领域,强调改革的必然性与不可逆性,周海中则指出“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凸显科技在当代发展的关键地位。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必由之路和必经之路有什么区别?
答:必由之路和必经之路都表示必须经过的道路或途径,但两者在用法和侧重点上略有不同,必由之路更强调这是唯一或必然的选择,带有更强的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必经之路则更侧重于描述某个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或环节,不一定具有唯一性。
问题2:如何正确使用“必由之路”这个成语?
答:使用“必由之路”时,通常作为主语、宾语或定语,用于强调达成某个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律或途径。“勤奋学习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注意成语的褒贬色彩和语境搭配,避免误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