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成语
不耻下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chǐ xià wèn”,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以下是关于这个成语的详细介绍:
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公冶长》,卫国大夫孔圉(字文子)聪明好学,死后被赐谥号“文”,孔子的学生子贡对此有疑问,认为孔圉也有不足之处,不应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哲学内涵
- 知识的无界性:孔子主张“学无止境”,认为无论身份高低,皆需以开放心态学习,任何人都有自己未知的知识领域,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或地位而忽视其可能拥有的知识和智慧。
- 谦逊的道德价值:儒家将“不耻下问”视为修身的重要准则,体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精神,它强调了一个人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就或地位而骄傲自满。
- 实践智慧:通过“问”与“学”的结合,实现知识的积累与道德的完善,向他人请教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还可以增进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用法示例
- 语法结构:动宾式,可作主语、谓语、宾语。
- 例句: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位老教授虽然学识渊博,但依然不耻下问,经常向年轻的学者请教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关成语
- 近义词:谦虚谨慎、不矜不伐、功成不居等。
- 反义词:骄傲自满、好为人师、目空一切等。
现代应用
- 教育场景:教师常用此成语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强调“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学生们应该积极思考,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要因为害怕出错或被嘲笑而不敢提问。
- 职场环境: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保持不耻下问的态度,向同事、下属或专业人士请教自己不熟悉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 日常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也需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建议。
相关问答FAQs
Q1: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人?
A1: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虚心好学、不以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的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向年轻的新手请教新的技术或观念;一位老师向学生请教某个专业领域的问题;或者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向比自己懂得多的人请教各种生活常识等,都可以用不耻下问来形容。
Q2:不耻下问与谦虚有什么关系?
A2:不耻下问与谦虚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耻下问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表现,体现了谦虚的态度,一个谦虚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愿意向他人学习,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或地位而轻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不耻下问正是这种谦虚态度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它要求人们放下架子,虚心向他人请教,不断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