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成语
不自量力”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它源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中的“不度德,不量力”,意思是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比喻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这个成语在句子中通常充当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拼音 | 释义 | 出处 |
---|---|---|
bù zì liàng lì | 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 |
相关故事
春秋时期,在现今河南省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叫郑国,一个叫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起战争,尽管表面上看郑国和息国都是小国,但郑国的人力和物力实际上都要强于息国,在军事实力上,息国更是远远不及郑国,息国被打败,国力也因此大为消耗,变得更加衰弱,当时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后认为,息国即将灭亡,原因包括:不注重国家德行、过高估量自己国家的实力、没有处理好与亲近国家的关系、出兵原因不明以及未弄清楚失败责任等,不久之后,楚国攻打息国,一举吞并了它。
近义词
- 自不量力:意思和“不自量力”完全相同,也是形容人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过高看待自己。“他自不量力地想要完成那项高难度的任务,结果可想而知。”
- 螳臂挡车: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如:“他那点势力就想对抗整个行业,简直是螳臂挡车。”
- 蚍蜉撼树:蚍蜉是一种大蚂蚁,撼是摇动的意思,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他居然想凭借自己那点资金去收购那家大型企业,真是蚍蜉撼树。”
反义词
-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与“不自量力”的高估自己形成鲜明对比。“你总是妄自菲薄,其实你有很多优点和潜力。”
- 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处境,是“不自量力”的反面表现。“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不会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 量力而行: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事情,与“不自量力”的盲目高估自己相反,如:“我们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骛远。”
例句
- 就凭你刚学的那点功夫,就想挑战这位武术大师,未免太不自量力了,在这个句子中,“不自量力”生动地表现出说话者对他人不看清自己实力、盲目挑战行为的嘲讽。
- 这家小公司想要在短时间内超越行业巨头,在没有足够资源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这种目标是不自量力的,此句体现了对公司不切实际目标的批评,说明其没有正确评估自身与对手之间的差距。
启示
“不自量力”这个成语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提醒我们要有自知之明,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不要盲目自信和冲动行事,在进行决策时,要充分了解自身和外部环境,做到“知己知彼”,避免因过高估计自己而陷入困境,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过于保守和畏缩不前,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有勇气去尝试和挑战,即使可能会面临失败,但也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关键是要在自信和自量之间找到平衡,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FAQs
请问“不自量力”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常用于哪些场景?
“不自量力”在现代语境中常用于形容那些不顾自身条件限制,盲目挑战强大对手或承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任务的行为,比如在商业竞争中,一些小企业盲目模仿大企业的市场策略,不考虑自身资源是否匹配;或者在个人发展方面,有人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去挑战高难度的考试、职位等,都可能被旁人形容为“不自量力”。
除了文中提到的,还有哪些类似“不自量力”含义的俗语?
除了文中提到的成语外,还有一些俗语也表达了类似“不自量力”的含义,鸡蛋碰石头”,形象地比喻用弱小的力量去对抗强大的力量,自取灭亡;“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讽刺那些不切实际、妄想得到不可能得到的东西的人,也是不自量力的一种表现;还有“飞蛾扑火”,原指飞蛾不顾一切地扑向火焰,现也可用来比喻人自不量力地走向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