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虚而入成语
乘虚而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ér rù”,其含义丰富,在历史典故、军事战略、生活场景等诸多方面均有体现,以下是关于这个成语的详细解析:
类别 | 详情 |
---|---|
拼音 | chéng xū ér rù |
释义 | 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泛指向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间而入”。 |
出处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二〇:“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
用法 | 偏正式;作谓语;多用于军事。 |
近义词 | 有隙可乘、乘人之危、趁火打劫、攻其不备等。 |
反义词 | 坐失良机、无隙可乘等。 |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刘晔是曹操的谋士,光武帝之子刘延的后代,当时扬州有一个叫郑宝的人十分骁勇好战,当地的人都畏惧他,他想让百姓都迁到江南去,刘晔在当地很有名望,郑宝就威逼刘晔支持他这一举动,刘晔深知此事不可为,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解决这个麻烦,恰好曹操派遣使者来到扬州,查问当地的情况,刘晔借此机会拜见使者,与他一起讨论时事,还请使者在家住了几天,郑宝得知使者在刘晔家,便带了数百人和礼品前来问候,刘晔让仆人在中门外设宴,自己则将郑宝拉进房间喝酒,并秘密安排了一些强壮的兵卒,打算等郑宝喝醉后伺机杀死他,谁知郑宝不喜欢喝酒,根本没有醉,兵卒不敢行动,刘晔只好自己抽剑杀了郑宝,郑宝带来的那几百人很害怕,就逃回军营,军营中还有上千精兵,刘晔担心事情闹大,就大力安抚,并到军营中去游说,众人十分钦佩,就拥戴刘晔代替了郑宝的位置,刘晔将这些人托付给了庐江太守刘勋。
这时刘勋的兵力在江淮之间十分强大,威胁到了孙策,孙策想骗刘勋去攻打上缭,刘勋相信了孙策的话,其他人也都来恭贺刘勋受到重用,而刘晔心中却有所怀疑,刘勋不解,刘晔回答说:“上缭虽然小,但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可不是短短十几天就能攻克的,时间一久战士们就会疲惫,这时候孙策就可能乘虚而入,袭击我们,我们的后方肯定坚守不住,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前后被夹击,就糟了。”刘勋不相信,还是出兵去了上缭,果然被孙策乘虚而入,刘勋被逼无奈,只好投奔了曹操。
成语寓意
“乘虚而入”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给敌人或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也要善于发现对方的弱点和漏洞,抓住时机,果断出击,才能取得胜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在使用时要遵循道德和法律的原则,不能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私利。
例句展示
- 文学领域: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中提到“若各存意见,不能和睦,是自己先孤了,别人安得不乘虚而入”,形象地说明了内部不团结时容易给他人可乘之机的道理。
- 军事领域:《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中有“许昌空虚,若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的描述,体现了在军事战略中抓住对方空虚之处进行攻击的重要性。
- 生活场景:比如在一个团队项目中,如果某个成员负责的部分出现了疏忽或失误,导致整个项目进度受阻,而其他团队成员又没有及时补位,那么竞争对手或者外部的压力就可能乘虚而入,影响项目的最终成果。
相关问答FAQs
“乘虚而入”与“有隙可乘”有什么区别?
“乘虚而入”强调的是利用对方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或采取行动,更侧重于实际的行动和利用对方的弱点;而“有隙可乘”则侧重于表示存在可以利用的机会或漏洞,强调的是有机会可利用,但不一定已经采取了行动。
在商业竞争中如何避免被对手“乘虚而入”?
在商业竞争中,要避免被对手“乘虚而入”,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份额,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和机会,要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当出现危机时能够迅速应对,降低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