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眉不展成语
愁眉不展”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解析: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chóu méi bù zhǎn |
释义 | 因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
出处 | 最早见于唐代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中的“愁眉不展几经春”。 |
结构 | 主谓式。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或状语。 |
近义词 | 愁眉苦脸、闷闷不乐、愁颜不展等。 |
反义词 | 笑逐颜开、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等。 |
成语解析与运用
-
语义内涵:“愁眉不展”通过描绘人物因忧愁而眉头紧皱、无法舒展的面部表情,生动地传达出内心沉重的情绪状态。“愁眉”直接点明忧愁的情绪,“不展”则强调这种情绪的持续性和难以排解性,使得整个成语充满了压抑和沉闷的氛围。
-
语法功能:作为主谓式结构的成语,“愁眉不展”在句子中通常充当谓语、定语或状语。“他整日愁眉不展”中作谓语,描述人物的状态;“愁眉不展的样子惹人担忧”中作定语,修饰名词;“老人愁眉不展地盯着账单”中作状语,描绘动作的方式。
-
近义辨析:与“愁眉苦脸”相比,“愁眉不展”更侧重于眉头的紧锁状态,而“愁眉苦脸”则更强调面部整体的愁苦表情,两者虽然都表达了忧愁的情绪,但在语义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
反义对照:与“笑逐颜开”“眉飞色舞”等表示喜悦的成语形成鲜明对比,“愁眉不展”展现了消极、沉重的情绪状态,是情感表达上的对立面。
-
文化意蕴:该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困境、难题或烦心事时的常见心理状态,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感表达的细腻刻画和深刻理解,通过成语的形式,人们能够简洁而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信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实际应用案例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如《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通过“只见署院坐在那里愁眉不展”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清代官场人物面对复杂局势时的心理状态,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巴金《春》中也有“二小姐,你为什么近来总是愁眉不展?是不是有什么心事?”的描写,通过对话形式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
日常对话:在日常交流中,“愁眉不展”常被用来形容某人因心事重重而显得忧郁的样子。“看他那愁眉不展的样子,想必是遇到什么烦心的事了。”这样的表述既简洁又富有画面感,能够迅速让对方理解并感受到所描述的情感状态。
相关FAQs
-
问:“愁眉不展”和“愁眉苦脸”有什么区别?
- 答:“愁眉不展”和“愁眉苦脸”都形容忧愁的样子,但“愁眉不展”更侧重于眉头的紧锁状态,强调心事重重;而“愁眉苦脸”则更强调面部整体的愁苦表情,包括眉头紧皱、脸色阴沉等。
-
问:“愁眉不展”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哪些语境中?
- 答:“愁眉不展”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中,如描述人物因遭遇困境、难题或烦心事而持续焦虑的状态;也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营造氛围;还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来询问或关心他人的情绪状态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