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成语
亡齿寒,这一古老而深刻的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五年》所记载的一段历史往事,它以简洁而生动的方式,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利害相关的紧密联系,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唇亡齿寒”进行详细解读:
基本信息与释义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释义 | 本意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
近义词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巢毁卵破、辅车相依、唇齿相依、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利害相关、互为表里 |
反义词 | 水火不容、势不两立、隔岸观火、素昧平生、同床异梦 |
成语出处与典故
“唇亡齿寒”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晋国想攻打虢国,但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晋献公采纳大夫荀息的建议,用名马和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向他借路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借路给了晋国,晋国在灭了虢国后,顺便也灭了虞国。
语法与用法
- 语法结构:紧缩式
- 用法: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 例句: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寓意与启示
“唇亡齿寒”这一成语有两层深刻寓意:
- 长远眼光与利益考量:在遇到事情时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应时刻铭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馅饼,不是阴谋,就是陷阱。
- 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时由于某一事物的消失,使另一事物失去存在的条件,看不出这一点,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是要办坏事的。
相关问答FAQs
问:“唇亡齿寒”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场景?
答:在日常生活中,“唇亡齿寒”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牵连或影响,两个相邻的国家或地区,如果一方遭遇灾难或战争,另一方往往也难以独善其身;或者在商业合作中,如果合作伙伴陷入困境,自身也可能面临风险,在人际关系中,也可以借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问:除了“唇亡齿寒”,还有哪些类似寓意的成语?
答:除了“唇亡齿寒”外,还有许多类似寓意的成语,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巢毁卵破”、“辅车相依”、“唇齿相依”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利害相关的紧密联系,它们提醒我们,在看待问题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事物或现象,而要考虑到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