衫的成语
汉语成语中,“衫”字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形象、情感状态或社会现象,以下是一些包含“衫”字的成语及其详细解释:
成语 | 释义 | 出处 |
---|---|---|
衣衫褴褛 | 衣服破破烂烂,形容生活贫困,衣着破旧。 | 《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
不衫不履 | 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 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
白发青衫 | 青衫为无功名者的服饰,指年老而功名未就。 | 宋·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琼林宴罢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 |
司马青衫 | 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的《琵琶行》。 |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只重衣衫不重人 | 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 | |
衣衫蓝缕 | 同“衣衫褴褛”,衣服破烂。 | 《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舞衫歌扇 | 舞衫是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是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指歌舞的装束、用具,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 南朝陈·徐陵《杂曲》:“舞衫回袖胜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 |
白袷蓝衫 | 旧时士人的服装,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 |
白帢青衫 | 同“白袷蓝衫”,旧时士人的服装,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 宋·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诗:“风帆送客到夷州,白帢青衫谈不朽。” |
蝉衫麟带 | 蝉衫像蝉翼一样薄的纱衫;麟带有文采的衣带,形容华丽轻柔的衣服。 | 唐·温庭筠《舞衣曲》:“蝉衫麟带压愁香,偷得莺簧锁金缕。” |
一品白衫 | 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谓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 | |
白恰青衫 | 白恰为尖顶无檐的白布帽;青衫为青色袍衫,指没有取得功名的士人。 | 宋·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风帆送客到夷州,白恰青衫谈不朽。” |
青衫凉笠 | 衫为单衣;笠为斗笠,比喻夏天的衣服和帽子。 |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还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人物形象以及人们的情感世界,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FAQs
Q1: “司马青衫”这个成语有什么典故?
A1: “司马青衫”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的《琵琶行》,诗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形容白居易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后用来形容极度悲伤的情感。
Q2: “只重衣衫不重人”是什么意思?
A2: “只重衣衫不重人”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这个成语批评了那些只看表面穿着而不注重内在品质或能力的人,强调了不应以貌取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