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成语
读书的成语,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古人对读书智慧的深刻洞察,这些成语,或形容勤奋苦读,或强调博览群书,或倡导学以致用,无不激励着后人珍惜时光,勤勉向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于读书的成语及其详细解释:
成语 | 解释 | 例句 |
---|---|---|
博览群书 |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 他从小就养成了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因此知识面非常广泛。 |
学富五车 |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源自《庄子·天下》中的“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这位教授学富五车,对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
韦编三绝 | 孔子读《易》时,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皮绳,形容读书勤奋刻苦。 | 他为了准备考试,韦编三绝,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囊萤映雪 | 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囊萤指晋代车胤用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指晋代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 尽管生活艰苦,但他依然囊萤映雪,坚持学习。 |
凿壁偷光 |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 凿壁偷光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克服困难,追求知识。 |
废寝忘食 | 形容专心致志地读书或做某事,连吃饭和睡觉都顾不上了。 | 他沉迷于科研,常常废寝忘食,以至于身体逐渐消瘦。 |
举一反三 |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 老师教导我们要举一反三,不要死记硬背。 |
融会贯通 |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起来,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他终于对这个问题融会贯通了。 |
温故知新 |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 我们应该经常温故知新,不断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
循序渐进 | 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形容学习或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 学习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
学而时习之 | 要经常复习它,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 我们要养成学而时习之的好习惯,这样才能牢固掌握知识。 |
专心致志 |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形容读书或做某事非常专注。 | 他专心致志地研究这个问题,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 |
夜以继日 | 晚上连着白天继续工作或学习,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 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按时交付了。 |
十年寒窗 |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源自古代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 | 他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终于考中了进士。 |
一目十行 |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 他阅读速度很快,一目十行,不一会儿就把这本书看完了。 |
咬文嚼字 |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实质,也可用于形容认真推敲文字。 | 写文章时不要过于咬文嚼字,以免影响整体流畅性。 |
寻章摘句 | 搜寻、摘取片断的语句,多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也指读书时摘录精彩片段。 | 写论文时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只是寻章摘句。 |
含英咀华 |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英、华指花朵,咀指细嚼,引申为体味。 | 读经典作品要含英咀华,才能领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
字斟句酌 |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琢磨,形容说话或写作时态度严谨。 | 他写文章总是字斟句酌,力求完美无瑕。 |
滚瓜烂熟 | 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源自《西游记》中的描述。 | 他把那篇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 |
据鞍读书 |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 据鞍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放弃学习的机会。 |
立地书厨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如同站立的书厨一样充满知识。 | 他在文学领域造诣深厚,堪称立地书厨。 |
映月读书 |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 映月读书的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展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
FAQs
Q1: 如何理解“学富五车”这个成语?
A1: “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读书很多,学识非常丰富,这里的“五车”指的是古代用车子装载书籍的数量,因为古代书籍多为竹简或木牍,体积庞大,所以用“五车”来形容书籍之多,这个成语源自《庄子·天下》,用来赞美学者惠施的学问广博,现在常用来形容人知识渊博,学问深厚。
Q2: 为什么说“温故知新”对学习很重要?
A2: “温故知新”强调的是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反复温习已经学过的内容,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发现新的领悟和体会,这一过程有助于巩固基础,提升学习能力,并且能够在复习中发现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或联系,进而拓宽视野,深化认识。“温故知新”不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方法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